循环冷却水系统在投运前的准备工作,直接关系到后续运行的稳定性和维护成本。许多企业在新建或大修后的系统投运时,只关注设备安装,却忽视了水质和管道内壁状态的处理,从而导致开车后出现结垢、腐蚀或微生物滋生等问题。合理的预处理步骤不仅可以延长设备寿命,还能提高水处理药剂的使用效率。
一、系统清洗:去除残留杂质
在安装或检修过程中,系统内往往会残留焊渣、油污、泥沙等杂质。如果不清理干净,杂质会在运行初期被带入冷却塔和换热设备,形成堵塞或沉积,甚至成为局部腐蚀的诱因。投运前应采用化学清洗或水力冲洗,保证管路和设备内壁洁净。
二、除油处理:消除油膜影响
施工和维护过程中,润滑油、切削液等往往会附着在管道和换热器表面,形成油膜。这层油膜会阻碍缓蚀剂吸附,降低保护膜形成效果,增加腐蚀风险。因此,清洗剂中需包含适量乳化和分散成分,以彻底去除油污。
三、预膜处理:为金属表面提供保护层
清洗完成后,可通过投加预膜药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减少系统开车初期的腐蚀速率。这一过程常见于碳钢或低合金钢材质的管道中,目的是为后续水处理剂的长期使用打下基础。
四、缓蚀阻垢剂的初始投加
在系统注水并循环时,需同步投加缓蚀阻垢剂,让药剂在金属表面迅速发挥作用,防止初期因水质波动或氧含量较高而产生腐蚀。同时,也可减少碳酸钙等盐类在换热器管束上的沉积。
五、杀菌剂或冲击性投加
若系统停放时间较长或环境温度较高,容易滋生微生物。在正式投运前,先投加适量杀菌剂进行“冲击性杀菌”,降低细菌、藻类数量,防止生物膜形成。
六、补水与排污系统调试
循环冷却水系统在开车前,应检查补水系统、排污阀门和浓缩倍数控制装置,确保水质平衡可控。良好的排污和补水管理可以为药剂投加创造稳定条件。
七、监测与记录
预处理完成后,需对pH、硬度、浊度、菌落总数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,并保存记录,作为后续运行调整的参考数据。
结语
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开车前预处理,是保障设备安全、药剂高效和系统稳定的第一步。从清洗、除油、预膜到投加药剂和调试系统,每一步都需要有计划、有验证,才能在投运后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并减少后期维护成本。